-
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发布时间:2017-03-12 09:49:31,阅读次数:1450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7次提及实体经济,可谓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思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眼下,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争夺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无论是德国加快推进“工业4.0”计划,还是美国重整制造业力图实现“再次伟大”,不仅表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调整,而且反映出各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痛定思痛后得到的深刻教训: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度过危机,必须依靠发达的实体经济。 对中国而言,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更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振兴实体经济,事关发展全局。 近年来,党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振兴措施相继出台。新企业注册“立等可取”,“营改增”为企业减负超5000亿元,适当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等。一些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表示,多项政策措施配套出台,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也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 振兴实体经济,要装上创新的引擎。我国产业总体上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梗阻”仍然不少。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开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推动“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高端制造”。 振兴实体经济,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今年两会上爆发出的“虚”“实”之争颇为引人注目,体现了人们对虚拟经济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态。事实上,互联网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对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从利润分配的角度看,则容易出现挤压、侵蚀实体经济的现象。关键是要更好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尽快通过各种调节手段处理好二者关系,实现相互借重、相互倚靠的螺旋式上升。 振兴实体经济,还离不开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它要营养实体经济的肌肉骨骼,绝对不能走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路子。针对眼下“脱实向虚”的苗头,管理部门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采取必要措施,着力引导金融血脉源源不断滋养企业发展,为振兴实体经济创造良好条件环境
-
相关、相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