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筑牢自然灾害“技防”防线
发布时间:2024-05-12 07:39:17,阅读次数:101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通过模拟降雨建立滑坡临灾预警模型,建立气象预警新标准让预警更精准更及时,在近海海域建立海洋地震监测网……科技赋予防灾减灾新的力量,在自然灾害“技防”领域,江苏持续发力。近日,记者走进江苏多个科研单位,探寻防灾减灾新妙招。
模拟实景降水,让地质防灾数据“活”起来
4月中下旬,江苏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短时强降水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记者前往位于南京的牟尼峰滑坡综合监测预警站,了解我省如何还原历史现场、追踪致灾因子。
“与西部大型重力型滑坡不同,我省降雨型滑坡具有显著的周期性降雨扰动特征,往往‘大雨不滑小雨滑’,陡坡不变形,缓坡却易滑动,传统的预测理论模型无法有效预警。”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郝社锋介绍。对此,省自然资源厅建立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响应体系,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成灾机理研究,实施下蜀土分布区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与滑坡临灾预警模型研究。“2023年,我们在南京牟尼峰建设滑坡综合监测预警站,探索气象风险临灾预警难题的解决方法。”郝社锋说。
“牟尼峰滑坡是我省典型的下蜀土滑坡。下蜀土是一种类似黄土的沉积性土壤,在我省滑坡灾害中最为多见。”监测站现场负责人李明介绍,牟尼峰南坡曾发生滑坡,所以监测站选址于此,模拟降雨区域即在原位坡体上搭建。“2003年6月28日到7月10日时间段,镇江地区发生数十起滑坡。本月,我们计划将20年前的降水数据导入降雨系统,重现当时情况,进行观测分析。”
雨量计、土壤湿度计、位移计、渗压计、数据采集仪……顺着小路爬上半山腰,记者看到坡体上安置了各类监测设备。李明介绍,130余件专业监测设备将实时监测特定气象条件下有关滑坡的各关键指标响应情况,如土壤含水率、孔隙水压力等,动态掌握降雨过程的灾变机理。对滑坡体以及土体边坡内外部指标进行全方位观测后,监测站可通过各项指标的响应关系找到敏感指标和数值,更好进行滑坡监测。
据介绍,目前,省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覆盖率较低,大多数隐患点仍然依靠人力巡查盯防。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推进‘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一方面提高专业监测设备覆盖率,另一方面也要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到地质灾害的日常防治工作中。降水期间,每个隐患点均配备监测人员定期日常巡查,与实时监测的设备同步协防。”
新版气象预警标准,让预警信号更及时
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省气象局组织对《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业务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前置,标准自5月1日起执行。
“出台这一新标准是为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精准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磊说,修订后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类别,每类最多设4个级别,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别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新标准增加“强对流预警信号”,包含“雷电伴有阵风,或出现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预警,不再单独发布“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和“冰雹预警信号”。
王磊表示,此前我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参考全国标准,存在针对性弱、多级重复、阈值标准不适应防灾减灾需求等现象,预警信号“不合身”。建立预警信号新标准,就是根据各地的个性化特征因地制宜做精准预警。
“比如在县市两级气象台,其发布的是气象预警信号;而在省一级,发布的就是气象预警,少了信号两字。”王磊说,预警和预警信号的最大区别是其针对的区域和预报时效有所不同。他介绍,省一级发布的预警主要面向影响达到一定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般最长提前24小时,对台风、寒潮、海区大风等天气可提前48或72小时。预警信号则是针对影响具体区域的灾害性天气进行的短时临近预警,即是对马上就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灾害天气进行的预警,相比更加紧急。
建立海洋地震监测网,让地震定位更精准
受经费投入、观测条件、后期运维等因素限制,长期以来,海洋地震监测一直是地震监测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供电问题。“海上没有稳定电源,陆地供电方式也不适用。我们与风电企业合作,将海上风电平台作为监测点,为地震监测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江苏地震台高级工程师王恒知介绍。
在海洋风电企业支持下,省地震局选取距离盐城大丰海岸线45公里的海上风电场,于风电平台和风力基桩分别安装地震仪和强震仪。2022年11月14日,架设在海上风电平台的地震仪清晰记录到105公里外的盐城射阳海域3.8级地震,基于海上风电平台开展地震监测的可行性得到实际印证。
截至今年4月,省地震局建成7个海上风电平台观测站点,与我省原有的3个海岛观测站点共同组成江苏海洋地震监测网。“海洋地震监测网建成后,我省海洋地震监测台网孔径向海域扩展70公里,海域地震定位精度由四类提升至二类,对黄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大幅提升。”江苏地震台台长郑江蓉研究员介绍。
近年来,省地震局成立海洋地震监测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服务创新团队,开展海上风电重大工程地震预警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科研攻关。下一步,省地震局还将建设江苏海洋地震综合观测系统,拟在盐城大丰海域的海上风电平台附近海底,建设2个涵盖测震、形变、地磁等多种观测手段的海底地震综合观测站,同时沿苏北—滨海断裂建设3套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振动监测传感系统,形成光纤地震观测台阵。
“江苏海洋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建成后,将会获得海量的测震、地磁、形变、地振动等多样化数据。我们还将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海洋综合观测数据分析平台,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来自海洋深处的有用信息。”江苏地震台高级工程师宫杰说。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丨 镇江中福马专注研发纤维制备设备填补国内空白2024/05/12
- 我省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信长星许昆林会见戴厚良2024/05/12
- 习近平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共同会见记者2024/05/11
- 打造新时期互信稳定、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法中关系2024/05/11
- 新质生产力在江苏丨淮安:用好资源禀赋 赋能产业发展2024/05/11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