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定“经济强”,江苏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4-12-15 08:32:45,阅读次数:64 “经济强”,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江苏时为我们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首位标识,也是赋予江苏的重要担当。
强者,勇于探路。立足百年变局、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江苏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切实担负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重大责任,接续奋斗、砥砺奋进。
强者,使命必达。今天的江苏,深扎实体之根、勇摘创新之冠,产业科技加速融、新旧动能接续转,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经济强”的基础更厚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闪亮,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步伐更坚实。
锤炼“本领”,实体支撑更有力
【切片】 上个月,工信部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出炉,江苏牵头和参与的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入选“国家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近年来,江苏举全省之力,打造了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在多条细分赛道“持续领跑”。
【扫描】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10年来,我省经济保持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制造,是实体经济的核心。经过四轮竞赛,在80个国家级集群中占据近1/5、全省13个设区市“国家队”全覆盖,正是江苏制造这些年寻求转型、突破“桎梏”、由大变强的力证。
产业发展不能做“无根之木”。早在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打造“产业航母”;2020年,《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2023年6月,江苏省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部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1650”产业体系建设。
10年间,江苏扎实锤炼“看家本领”,夯实发展根基,勇挑经济大梁——
向高攀,既造产业“大块头”,也育行业“小巨人”,我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215家,数量全国居首,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向新行,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激活发展的“关键增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持续培育……全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体系的江苏,正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全新动能。
以“新”领航,创新驱动更强劲
【切片】 在连云港黄海岸线,能看到一座座圆柱形“核岛”和蜿蜒的管道,大国重器——田湾核电基地坐落于此。这座全球在运和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不久前刚刚投产,作为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和气一号”每小时可产出600吨工业蒸汽。这些蒸汽随即被输送到20多公里外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驱动那里的工业马达。
【扫描】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全球最大塔机XGT23000-760S在徐州交付、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油缸于常州下线……10年间,一件件大国重器在江苏接连诞生,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更加强劲。
从依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如今更大力度推动原始创新、自主创新,10年来,江苏的科技创新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从建设“科技大省”,到建设“科技强省”,再到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江苏以“新”领航,不断跨越。
刚刚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二。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苏有39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数居全国第二;在今年举办的全省科技大会上,我省265项科技成果获得殊荣……这些,都标注了江苏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度。
站上新起点,江苏怎样书写创新发展新篇章?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2035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奋斗目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抓手,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赋能、成果转化等全要素贯通式生态型创新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内“改”外“拓”,改革开放更深入
【切片】 冬日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国际经贸合作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里依旧忙碌。12月5日,一个个装载着汽车配件、生活用品等货物的集装箱被吊装上班列,即将从基地出发,沿着新亚欧大陆桥奔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据南京海关统计,1—11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计开行运量6.95万标箱,同比增长12.6%。
【扫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几乎每次都必谈改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对江苏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重大要求。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江苏人将“敏锐”与“敢为”刻进基因里。如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春风又至,江苏再次迎风挺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动力”——
今年5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块链数字提单系统在苏州自贸试验区运行。成立5年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已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大力“引进来”,2014年至2024年10月,我省实际使用外资2598.4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67.7亿美元。快步“走出去”,今年1—10月,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0.18万份,出口货值285.19亿元,居全国首位。扩大“朋友圈”,截至目前,江苏共与全球64个国家缔结352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城市,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剑指未来,我省坚持制度型开放与深化体制改革双向互促,逐浪对外开放新“蓝海”。
美美与共,区域发展更均衡
【切片】 日前,“世界第一跨”迎来新节点——随着最后一块重达260吨的钢塔稳稳吊起、放落塔柱顶端,张靖皋长江大桥南引桥桩基施工完成,如同傲立江畔的巨人。一座座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创新桥”架起、一条条突破地层难关的过江隧道贯通……截至2023年,江苏过江通道数量达到18座。眼下,还有10座过江通道同时在建,至“十四五”末,我省将基本实现隔江县市间均有过江通道。
【扫描】 2020年7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一周后,大桥日均汽车流量达3.4万辆;2022年12月,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开通,首个工作日的通行量超4万辆。
长江是沿江城市发展的“黄金带”,但10年前,它却是南北之间的“阻隔带”。从“大江两岸”到“大桥两端”,过江难题逐步缓解,长江两岸“同框”渐“同行”;从“拥江发展”走向“跨江融合”,400公里长江江苏段见证着长江两岸的飞跃融合。
融合的不只南与北,还有城与乡。这些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收入比连续12年缩小,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放眼更大区域,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让长三角越走越“亲”。如今,通过沪苏通、宁启铁路架起的快速通道,上海虹桥至泰州、扬州最快运行时间分别减至1小时48分钟、2小时22分钟。
“高铁的开通,必然会为沿线企业带来交通红利。外地人会更愿意过来,我们的货物也更容易出去。”展望“一体化”的前景,张家港市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宇飞满怀憧憬。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值得所有人期待!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谌贻琴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全面推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12/15
- 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布局?这场重要会议值得关注2024/12/14
- 坚定信心、干字当头,推动经济持续向好2024/12/14
- 习近平听取李家超述职报告 2024/12/14
- 继续探寻新时期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 2024/12/14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