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制造大省“打头阵”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31 07:55:00,阅读次数:48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明确了江苏“挑大梁”要把握好的四大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排在第一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制造业,正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直都寄予厚望,特别是近年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大省挑大梁,就要拿出“打头阵”的精气神。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如何循着总书记的指引,以“打头阵”的精气神奋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让企业在创新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
——以新促新,助力更高水平建设制造强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9.2、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过去一年,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企业是创新主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举措。这些年来,江苏工信系统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更好发挥主导作用。
“这既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内在要求,更是工信部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重大使命的责任所在。”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爱勋表示,新征程上一定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更好扛起使命担当。
聚焦重点产业链 强化企业创新载体布局建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不断提升创新载体能级,事关企业技术创新承载能力的提升。
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瞄准“1650”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重抓好创新载体“育、建、赋”三个环节,系统推进创新载体科学布局、加快建设——
加大创新中心培育力度。省工信厅围绕重点集群和产业链,着力优化创新中心布局,完善梯度培育机制,组建省级培育库。2024年,聚焦船舶工业软件、新能源商用车等重点领域,我省择优遴选28个培育对象入库。目前,全省累计建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省级11家,通过组织有序的协同研发,突破了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高性能有机纤维、气血交换膜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产品。
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我省已实施20个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各类研发机构。2024年,组织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荐优质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新增国家级7家、省级740家;组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库,新增1208家企业入库。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68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3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90家。
加大创新载体赋能力度。我省探索建立创新载体赋能产业链工作机制,构建创新引领、产业协同的工作体系,组建全省产业创新载体资源库,纳入140余家高能级创新载体,组织实施创新载体赋能产业链行动。去年,首批围绕新型储能、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赋能活动,搭建产研对接、成果转化平台,促成合作签约10余项。
聚焦产业制高点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产业创新的关键,在于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我省坚持“企业出题、企业答题”,瞄准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堵点难点,着重抓好重大技术“储、攻、试”三个环节,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有序开展技术创新需求储备。省工信厅围绕“1650”产业体系,面向“筑峰强链”重点企业等创新主体,定期征集产业链短板技术,梳理、论证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大研发引导力度,年度1200余家企业围绕重点需求开展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储备。
有力实施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省工信厅组织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2024年择优支持了101个协同攻关项目,覆盖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超40亿元。
有效推动中试验证能力提升。去年,我省研究制定《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技术路线筛选、工艺流程优化两大功能,着力培育一手托创新源头、一手托产业龙头的制造业中试平台。我省还组建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首期培育230个重点平台。
聚焦“三首两新” 强化产业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产业创新侧重于技术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何更好推动成果“落地”?
我省给出的做法是坚持市场拉动、应用牵引,瞄准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化推广,着重抓好创新成果“评、用、服”三个环节,系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评价。省工信厅统筹谋划“三首两新”认定评价工作,研究起草《江苏省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组织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认定和新技术新产品评价。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组织征集编制《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年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超千项。
持续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去年,我省研究制定《加快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的政策措施》,在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中安排35项“三首”产品示范应用项目,对26项获得国家注册证书的创新药械采取免申即享方式进行奖励,放大政府采购政策效应,助力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开拓。
持续提升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14个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助力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工信部组织的复核中,我省通过率达100%。组织3000余家企业参加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助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 链接 >>>
新的一年,发力融合的“三条路径”
新的一年,我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着力点在哪里?“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高水平建设制造强省。”2025年2月18日,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进会给出答案。
路径一:构建完善创新策源体系
一方面,引导“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以设立基础研究奖项、与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开源社区等多种方式扩大基础研究有效投入,瞄准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通用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国家战略必需和产业创新必争领域,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创造更多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
另一方面,深化高能级创新载体赋能,集聚省内国家实验室、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载体资源,全面对接“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创新需求,组织系列创新载体赋能活动,促进创新载体、技术专家与重点企业良性互动,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尽快形成一批创新合作成果。
路径二:加快完善中试验证体系
深入落实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技术路线筛选、工艺流程优化两大功能,构建贯穿“技术需求—攻关研发—中试验证”的“大中试”体系。加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培育力度,动态更新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将更多具备新模式、新服务的中试平台纳入培育范围,研究制定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评价体系,探索认定10家左右省级中试平台,引导中试平台不断提升效能,加速攻关成果中试熟化,并向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广。对公共服务属性突出、成果转化效果良好、辐射影响带动作用明显的,推荐争创国家级中试平台。
路径三:持续健全成果转化体系
健全完善新技术新产品评价体系,持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力度,制定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加强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使用“三首两新”等创新产品,采取免申即享方式支持“三首”产品示范应用项目,全年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000项以上。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平台效能,不断强化转化中心分中心和孵化基地功能,加快构建全省“1+N”成果转化体系。高水平办好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持续开展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江苏行”活动,推动成果转化辐射范围在全省拓展。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绿能微网”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航道2025/03/31
- 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2025/03/30
- 习近平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2025/03/30
- 去年江苏超百万辆新能源车上牌2025/03/30
- “江苏优品行全球”活动在宁启动2025/03/30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