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主动融入上海、服务上海 走好新时期的“沪泰路”
发布时间:2025-04-02 08:14:18,阅读次数:49 抓好“区域联动”,泰州和上海互动频频——
3月10日,上海市现代文化旅游促进中心等单位代表团到泰州考察交流,深化沪泰两地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共绘沪泰联动发展蓝图。
3月22日,2025泰州姜堰溱湖湾旅游推介会在上海举办,原定为期一天的“溱湖湾集市”,因上海市民热捧延长至两天。此前,2025泰州兴化大健康产业推介会、“泰州泰美 泰想你来”2025泰州文旅消费暨项目合作(上海)推介会在黄浦江畔举行。
3月24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一行来到泰州,就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港口合作,携手推动“水运江苏”泰州建设、打造“水韵江苏”新样板,进行深入交流。
……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泰州位于长三角中轴,只有主动融入上海、服务上海,才能更好融入长三角、崛起长三角。”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好长三角核心区、江苏中轴地带的区位优势,突破“居中思维”,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不断提升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的位次。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是泰州发展的最大势能。接下来,泰州将进一步密切与上海的合作联动,努力走好新时期的“沪泰路”。
时空互通,“半日工作圈”加速形成
新年伊始,经泰州市委市政府协调,泰州往返上海的铁路班次每日增加6班,最快一班缩短到1小时50分。泰州火车站党总支书记刘继忠介绍,未来随着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建成通车,泰州到上海的通行时间将再次缩短,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半日工作圈”“一日工作圈”加速形成。
前不久,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开工。作为泰州首个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国家沿江主通道(沪渝蓉高铁)与江苏中轴大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两条大动脉的交会节点,建成后将助力泰州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
“北沿江高铁,是泰州打造‘枢纽之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都市圈按下的‘快进键’。”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潘爱民介绍,省委赋予泰州“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的时代使命。泰州也提出“加快把全省地理位置上的几何中心转变成双循环格局中的供应链中心”目标。“十四五”期间,泰州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0亿元。
“公铁水”齐头并进,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姜堰港内陆集装箱码头“陆改水”项目去年启动,将“出海口”搬到姜堰“家门口”,进一步打通苏中、苏北地区内陆港出海新通道,将有效助推更多“泰州制造”借船出海、走向世界。当前,泰州市聚焦“港口强市”战略,坚持把“做强水运”作为全市交通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支撑,全面做强泰州港的物流枢纽功能,打造通江达海、对接国际的交通物流服务能力。
产业互融,“34567”链接两地渊源
2月初,总投资50亿元的易行时代新能源摩托车制造及总部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上海易行时代动力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落地上市主体总部及一座年产30万辆摩托车的总装生产基地,打造“长三角生产+上市总部结算”双中心。
前不久,姜堰区首个总投资超百亿的重大企业项目——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开工,努力打造泰州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一期计划总投资40亿元,投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航天飞行器、电摩等驱动定子90万台。
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成为泰州发展的热词。随着去年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泰州把绿色健康产品与农业重大项目推介会搬到上海;举办“上市公司泰州行”活动,邀请上海知名上市公司到泰州交流对接;泰州发改、商务、国资委等部门纷纷到沪调研交流……如今,可以用“34567”说起两地渊源:泰州有3万多人在上海从事建筑业,四成以上农产品供应上海,年接待上海游客远超500万人次,六成以上企业与上海建立合作关系,七成以上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
创新互赢,当好“承载地、转化地、目的地”
2月底,泰州市政府与普陀区政府签署沿沪宁协同创新城市联盟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泰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推动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人才飞地,承接更多科创成果和优质资源。泰州市发改委主任陶玲介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泰州市坚持在长三角的坐标系里找准定位,在一体化的大棋盘中统筹谋划,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生态链深度融合。
接轨上海、协同创新,是泰州真实可感的生动实践。
目前,泰州市共建有重大科创平台27家,将积极推动包括北大医学部泰州创新中心、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纳入沪宁创新共同体合作圈,实现重大科创平台资源共享。泰州市在上海建有6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初步构建“离岸—靠岸—在岸”项目孵化转化体系,推动高水平研发成果在泰州转化。泰州市科技局局长贺骏说,泰州将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创新合作交流,重点在科技招商合作、共建科创集市、推进新研机构融合发展等6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长三角协同创新的关键不仅是区位和政策,更是产业链的精准嵌合与制度创新的勇气。泰州医药和船舶两大王牌产业,均能深度参与上海产业链协作。复旦张江、迈博太科、泰康生物等一大批沪字号药企在泰州发展,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院校与泰州共建研究院、实验室。链接上海基础研究与泰州产业应用,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展现出“大科学装置”的辐射力。依托上海总部的超算中心,该院建成10万人级健康队列数据库。
泰州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企业、创新的“高峰林立”和产业、园区的“高原隆起”标注中部支点的崭新高度。接下来,泰州将和上海张江等生物医药发达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主动策应上海张江,在健康数据开发、平台跨界赋能、人才资本流动、项目飞地建设等方面强化协作。完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构建“离岸研发孵化、泰州转化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高水平研发成果在泰州转化。姜冬冬表示,未来的泰州,要做好上海产业的承载地、上海成果的转化地、上海休闲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2025年江苏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名录发布2025/04/02
- 一季度江苏农村产权交易额近50亿元2025/04/02
- 我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行动方案 3年引育1000家规上数据企业2025/04/02
- 今年以来全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量超88万辆2025/04/0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2025/04/01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