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托举城乡百姓“稳稳幸福”走好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4-04 08:06:52,阅读次数:38 四月正是草长莺飞时,沿溧阳乡村旅游道一路前行,放眼望去,群山环抱,大片的花田和绿色茶园,一排排乡村住宅整洁别致,艺术馆、书店引来不少游客,也带火了一批特色农家乐……这里是位于溧阳的天目湖方所文化村,由一个闲置多年的茶博园改造而成。近些年,溧阳依托生态禀赋和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走上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溧阳的变化,是江苏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肩负起“挑大梁”的重任,先富带后富,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回望2024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43.02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6万元和3.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4∶1。江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土产业”成为“地域名片”
乡村兴则国家兴。一直以来,乡村振兴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江苏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为推动共同富裕,各地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及农业资源,通过打造“地域名片”来提升地方经济带的知名度。同时,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江苏发挥自身农业特色,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批批项目落地生根,成就了一个个新的增长极,实现了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的转变,全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月的连云港赣榆区满眼翠色,空气里还夹杂着淡淡的蓝莓果香。站在该区黑林镇富林村万亩果园观景台上远眺,一望无际的果蔬藤蔓正顺着支撑桩慢慢攀爬,蓝莓园、葡萄园规划整齐,一颗颗硬币大小的蓝莓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头戴草帽的果农们穿梭在果林里,小心翼翼地将果子摘下装进背篓。果园门口,果农热情地招呼着前来洽谈购买水果的顾客;直播间里,漂亮的姑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水果的品质;果农把刚采摘的新鲜水果装车送至附近的水果加工厂,工人在对水果进行分拣后,制作成果泥果酱罐头,销往国内外。
这是赣榆区百里荒山丘陵上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一个场景。近年来,该地区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瞄准绿色经济目标,因地制宜建设了横跨三个镇的“四季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园区实施绿色高效种植,特别引进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包括蓝莓收储加工、黄桃罐头深加工、猕猴桃冷链物流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推动当地撬动农业第二增长极 。
而同样场景也在其他地区上演,在溧阳南渡镇庆丰村,当地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加强优质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同时以庆丰优质稻麦为主要原料,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稻麦加工产业,不断拓展庆丰农业形态。在宿迁颜集镇,当地发展花卉种植,搭建现代化的花卉种植基地,引入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拓展花卉的加工和销售产业链,不仅销售鲜花,还开发花卉精油、干花工艺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让城乡大融合缩小区域差距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牵着农业和农民,另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连,通过融合发展,江苏开启了乡村振兴“致富门”。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江苏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持续用力,聚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着力攻坚、精准施策,推动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傍晚时分,宝应金湾村体育公园里,三三两两的老人们悠闲地踱着方步,孩子们推着滑板车嬉戏着,结束了就业培训的年轻人则聚在一处谈论着附近几家企业招聘的待遇,畅想着未来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这里没有大面积的农田,没有零落的屋架民房,有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农民别墅与高层居民楼、鳞次栉比的企业建筑,公园、便民中心、商铺等点缀其中,整个村的发展嵌入城市之中。是什么让这个传统农耕乡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村民们笑着说:“我们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让资金变资产,再由资产变资金,让全村共同富裕。”
记者了解到,金湾村是由原红日、马荡、金湾三个纯农业村合并而成。在全面发展之前,这里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田,村办工业靠几个敲敲打打的小作坊,支柱产业发展并不景气,村里背着上百万元的债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金湾村被划归宝应经济开发区,这片沉睡的土地也被唤醒,当地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城市规划投资固定资产,将资金变成各类物业,用于出租和发展民生服务事业,实现“钱滚钱”。同时,村里还盘活了零星的土地资源,兴办小林场,不仅村里每年有固定租金,还增加了经营户的收入,同时也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金湾村这个曾经负债累累的小集镇也逐步走向繁荣。
发展城乡融合,江苏的“秘籍”不仅于此。城乡高质量融合既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化演进,也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新动能。为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扬州高邮车逻镇聚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持续聚力产业转型,针对企业发展痛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24年车逻镇工业开票收入过百亿元。
有别于一般的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车逻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局面,这里既有工业产业集群,也有田园风光。在推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车逻镇将“工业兴镇”视为经济发展的锦囊,通过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目前,车逻镇已形成了以五金机械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更多发展成果惠民利民
城乡融合发展、共享成果是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路径。如今,产业“强”了,经济“涨”了,如何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百姓?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在共同富裕示范建设中,江苏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持续扩大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建设成果真正可感可及、惠及百姓。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连日来,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内人头攒动,春季招聘会吸引200多名求职者进场,镇周边30多家企业提供的500多个岗位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看到这么多的岗位需求,长期在外地务工的李亮眼前一亮,做了个决定:“今年起,我就在家门口就业了。”他解释说,以前在大城市务工,虽然工资高些,但花销也大,家中妻儿父母常年无法照顾。如今,家门口的企业越来越多,工作岗位也随之增加,他很快就要去镇上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工作,工资待遇还不错。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大力推动就业扩容提质,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印发《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更多资源向县域倾斜。在全省建设一批农村创业载体,2024年共扶持4.5万多名农民成功创业。围绕就业技能培训,江苏完成“头雁”培育400人、高素质农民培训16万人。围绕企业稳岗扩岗,江苏去年落实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资金255.9亿元,定向投放“苏岗贷”1471亿元,建成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55家、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37家。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工总量2441.1万人,同比增加13.6万人,全年兜底帮扶超5万名包括农村低收入人口在内的困难群体成功就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归属感”,江苏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逐步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稳步实现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同时,今年医保部门还将巩固完善三重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健全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共同富裕作出医保贡献。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监督2025/04/04
- 省领导检查清明假期安全防范和森林防火工作2025/04/04
- 许昆林调研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博览会2025/04/04
- 着力破除高质量发展阻碍2025/04/03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2025/04/03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