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新质生产力”已成全球科技界新热词

    3月下旬的北京春风正劲。3月31日,科技界一嘲世界大联欢”——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落幕。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都会集中发布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大会的5天里,新质生产力这一中国原创的概念,已成为全球科技界热议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不仅是论坛年会中上千名嘉宾发言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是众多成果发布、合作成交的主

    2025/04/02热度
  • 家电行业营收增长9.9% 

    本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韩鑫)记者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获悉:前两个月,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支持下,轻工业营收利润保持双增长,行业运行稳中有进。1至2月份,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1967.1亿元,同比增长0.6%。“随着政策效应持续向供给端传导,轻工相关产业生产回升向好、市场规模扩大,有力带动轻工业经济增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介绍,1至

    2025/04/02热度
  • 科研新趋势  应用新路径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图解。“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概念图。以上图片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进展是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5/04/02热度
  • 纺织行业加速“智”变

    2025/04/02热度
  • 2025年电力消费将增加6000亿千瓦时

    科技日报讯(记者都芃)3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北京举办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终端用能电气化等因素,中电联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亿千瓦时,增长约6%。杨昆介绍,当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电

    2025/04/01热度
  • 充电桩“变身”电网稳定器

    当新能源汽车开进充电站、连接充电桩时,充电桩已经“不动声色”参与了省域电网调频。这种车网互动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2月27日上午10时50分,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霍城大道西侧国网充电站,10余个充电桩源源不断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孝感电网进入日负荷高峰时段。这时,湖北省电力调度中心监测到电网频率略低于额定值,立即对虚拟电厂发出“调频邀约”指令。充电站的调频设备自动响应,充电桩输出功率即刻从1

    2025/04/01热度
  • 我国推出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

    科技日报讯(记者何亮)车流量提升10%、车速提升3%、排队长度下降5%……这是湖北省武汉市7个拥堵路口在社会级智能体赋能后的显著成效!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我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发布,这意味着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有了预演模型。大型社会模拟器就是一个社会级智能体学习和实践的仿真模拟平台,它会利用多智能体价值观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推演社会运行

    2025/04/01热度
  • 具身智能机器人稳步走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具身智能”不但成为热词,而且从屏幕“照进现实”。在科技成就展区,一款名为“天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迈着稳健步伐,通过斜坡、碎石、沙袋等复杂地形。“天工”的行动为何如此灵活而精准?这是由于其内置了“慧思开物”。“作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它能让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我们的一些指令,然后理解周围的环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工

    2025/04/01热度
  • 2025年首季中国经济印象:起步稳后劲足

    在热火与振奋中,2025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电影、冰雪、文旅、以旧换新等点亮消费市场,“杭州六小龙”的科技突破、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展呈现的半导体产业链最新技术与产品令人振奋,经济运行指标持续向好则是对“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回应。笔者认为,这些要素是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写照,可以概括为起步稳、后劲足两个特点。先来看起步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

    2025/04/01热度
  • 这些创新秘诀,助力向“新”而行

    胡旭晖(左)与徐敏讨论假肢手改进方案。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实验电站。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供图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近年来,我国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记者近期探访

    2025/04/01热度
|<<<  >>>|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1691797今日访问量:1227昨日访问量: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