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集团朱小坤:中国制造最坚定的工匠
发布时间:2018-11-15 09:30:35,阅读次数:10047 说起中国优特钢和切削工具,没人不知道江苏天工;提起江苏省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常务副会长、江苏天工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小坤,业内人士都会佩服地竖起大拇指,由衷赞一声:“了不起!”他率领一家靠借贷2000元起步的弱小村办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深耕切削工具和优特钢产品36年,打造中国民族品牌,演绎成为世界优特钢强企前四强、中国最大高速工具钢制造商、中国切削工具及模具钢行业的领军企业。“大道天工”, 在中国制造的征途上,朱小坤用最坚定的工匠精神,印证了最质朴的大道。
用专注撑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朱小坤曾不止一次表示,十分欣赏德国工业的严谨、务实、认真到极致的精神。“德国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能做到一二百年?首先就是他们有工匠精神,他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不急躁,坚持把一件事做到底。”
翻开天工36年发展历史,最让人叹服的是,朱小坤认定自己的主业后就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心无旁骛地在实业阵地坚守。这种专注本业,不浮躁,沉下心将每件事做到极致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核。
天工的前身是丹阳前巷村农机具修配厂,36年前,该厂是全镇倒数第一,濒临倒闭。接手这家工厂后,像大多数乡镇企业一样,朱小坤最开始也是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为了生存,他做过纸绳子、铜拉手、塑料瓶盖、电度表转盘、电子琴、电视天线,等等。但他很快发现,这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地跟风,企业会陷入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很容易被取代。因此,他决定选择一个技术和投资门槛相对高一点、市场相对广一点的产品来做,并最终锁定了钻头市场。
认定这一目标,朱小坤就毫不动摇地一路前行,不管风雨如何侵袭、路途怎样坎坷。麻花钻的利润最低的时候一度只有几分钱人民币,十分微薄,甚至有时候是亏本出口。朱小坤都没有因此放弃。他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今,中国每出口三个麻花钻头就有一支产自天工。
当天工日产切削工具达到10万支时,每年需要工具钢已约达600吨,仅运费就要100多万元。为了把原材料掌控在自己手中,1992年,朱小坤又义无反顾地带着天工进入特钢行业。自此,从钻头到高速钢、模具钢再到钛合金,天工的发展路线图一脉相承地延展开来。这在朱小坤眼里,也形成了天工占领产业链高端的竞争优势——上下游的关系自然打通了管理团队、装备乃至技术的流动通道。
朱小坤认为,人和企业的成长就是不断地战胜诱惑的过程,而专注就是抗衡诱惑的最好方法。36年中,朱小坤也曾面临过中国经济热浪的种种诱惑,从多元化到房地产再到小贷公司等,但他凭借自己的定力,拒绝了诱惑,埋头于振兴民族实业。曾经有人找到他合伙投资房地产,承诺只要他出一个亿,一年保证赚两个亿。他直接回绝:“我为了赚这一个亿,可能就没有精力好好地做好实业。哪怕我一年赚不到一个亿,但我养了熟练工人,更新了设备和机器,跟上了世界的发展步伐。”
朱小坤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对他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工作,就是让全体天工人快乐工作,幸福的生活。除了大年初一和出差,他每天都在公司。每天晚上,在公司食堂吃完饭后,他都会到生产车间走一圈,发现问题,现场解决。而随着厂区扩大,他这一圈常常要转到晚上九十点钟。凭借这种建立在民族工业梦想基础上的专注和勤奋,天工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自信。
2016年初,欧盟执行委员会对中国企业同时发起包括热轧平板、非合金或其他合金钢制厚板、无缝钢管在内的三起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一旦被确认有“倾销”行为,相关企业将面临最高达22.6%的关税。“当时中国其他企业没有任何一家敢应这个调查材料,我们主动请缨,积极应诉。”说起这件事,一向低调内敛的朱小坤身上却忽然散发出一股豪气与霸气,“这不仅仅是为天工自己而战,我们背后的中国特钢行业已没有退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产业,为了中国特钢行业,这口气一定要争!”
天工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国际合作伙伴和海外分公司合伙人的全力支持下,掌握了充足的材料和证据,并派出由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法律人员组成的庞大团队前往比利时开庭。随后,天工又毫无畏惧地迎来了两名欧盟官员为时一周的实地调研。前后历时近8个月,天工终于等来了应诉成功的通知。
这场胜利也是中国特殊钢行业应诉欧盟“双反”案的首场胜利。让朱小坤高兴的是,胜诉不仅增强了天工国际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提振了天工的国际名声,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案的信心。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评价说:“天工此次胜诉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同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都有示范意义。国家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专题表态,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像天工一样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国际地位。
尽管这一路走来,做优特钢新材料做得很累,甚至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但朱小坤觉得值得。他说,就想坚守实业这块根据地,坚定不移地把这一件事做一辈子,做到极致,打造民族品牌,把天工做成百年企业,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支撑。
以创新供养品牌成长
2017年5月16日,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同成立的海洋工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荣军介绍说,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助力天工在钛材等产品的创新研发和市场应用。这样的联合实验室在天工并不是第一家,在传承中创新的工匠精神已融入天工人的血液。
上世纪80年代底90年代初,德国美最时公司想订一批钻头,到天工考察。当时,外商拿起钻头看了看,洗洗手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显然对质量不满意。那种耻辱的感觉直至今日都深深印刻在朱小坤的心底,也让他格外执著于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他在公司内部从上至下灌输“工匠精神”理念,让每一个天工人都用一颗匠心去做产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钻头也要如此。“因为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天工,更是中国制造!”
丝锥厂副厂长张学生告诉记者,一次厂里生产的丝锥出现了裂纹,若要停工查找原因,日产量将减少1万支以上。朱小坤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拍板:“停产,一台台机器逐一排查!”事后,朱小坤又开会强调说,违背质量要求还在生产就是犯罪,不能生产合格产品就不生产。
朱小坤还曾花大力气研究过行业内外堪称反面教材的品牌生存状态,得出结论:品牌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创新”,生命就无所支撑。
“今年的集团台历封面就鲜明印着‘创新·迎势·赢天下’,创新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张学生指着桌上台历说,天工鼓励全员参与创新,每年都会评选技术创新奖项。热处理厂机械助理工程师杨树高曾通过设备改造为公司创造100多万元经济效益,他从2009年就开始拿终身技术精英补贴,“第一年是每个月800元,我都记在本子上了。”扁钢车间主任蒋华东补充说,天工还会安排新进大学生每人跟踪一个项目,每周举办一次技术沙龙,并要求总工程师参加。
今年,天工的轧钢、锻造车间又开始全面试验攻关免退火新工艺,这是该公司今天的一件重大创新课题。朱小坤放话:凡是在既定时间内成功实现免退火生产的,就升级别、发奖金。
国内第一条年产80000吨工模具新材料棒线材全连轧生产线、年产100000吨的从德国进口的1300吨精锻生产线、号称“华东第一锤”的4500吨快锻生产线……天工已成为国内专业化生产工模具钢工艺装备最齐全、最先进的公司之一。
公司总经理吴锁军告诉记者,天工现在基本不生产每吨价格低于5万元的特钢,这种底气就来自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天工模具钢项目团队几乎每个月都研发一款新产品。天工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达数千万元,目前已有超过160项科研成果获得专利。
2009年7月,朱小坤带着蒋荣军等一行人来到句容的一块地前。朱小坤语重心长地对蒋荣军说,这块地将以钛材为主,希望蒋荣军能将它打造成第二个天工。“之前我是搞销售的,连钛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是想也不敢想。”蒋荣军回忆说。这就是天工以钛材为主的新材料板块,2010年开始研发,2012年产品上市,2015年天工科技股份登陆新三板,目前正以100%的速度增加产量。天工科技的迅速成长靠的也是研发能力。
天工科技技术总工程师杨昭是天工钛合金项目工艺流程的总设计者,做航空航天材料出身的她就是被天工传承中创新的工匠文化吸引而来。她介绍说,钛近些年被用在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其中钛合金亮丝广泛用于3D打印、精密仪器焊丝、标准件等领域。要将钛锭熔炼成6-8毫米的钛丝并不容易,之前国内行业标准是单卷重50公斤以内的小盘元,大盘元都是从日本不二越钢厂或法国埃拉斯蒂尔进口。而天工科技通过近7个月的研发,攻克均匀度难关,2016年成功生产出单卷重150公斤的钛合金大盘元,并且品质不比进口产品差。
凭诚信赢得价值和尊重
在江苏天工办公楼走廊里,贴着“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八个大字。对诚信,朱小坤有自己的理解: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诚信都是其做人做事的“本”。诚信绝不是只在纸上写写,而是要落实到日常的每个行为中,既是企业依法纳税,也是严格履行与合作伙伴间的合同;既是按时还钱,更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
纽威公司是美国工具行业巨头之一,第一次与朱小坤合作时,谨慎地下了一份9万支麻花钻的订单。由于经办人粗心少看了一个零,天工当时只安排生产了9000支钻头,直到钻头包装好运往港口时才发现。可以加班加点再补充生产出来,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按合同时间船运到美国。怎么办?朱小坤当即决定将这批产品空运到美国,即使承担贵上10倍的运费,也不能失信。当纽威公司接到机场提货通知时惊呆了,了解原委后深受感动,很快下了长达5年的订单。“这个客户一直做到今天,没有任何人能抢走我这个客户。”朱小坤笑着说。
诚信为天工赢得的不仅是客户和市场,还有人才。为天工进军国际市场立下汗马功劳的王宇红就是被朱小坤的诚信“捕获”的人才。30多年前第一次和朱小坤打交道时,王宇红还在哈量厂工作。当时,她在丹阳下了两笔钻头业务,朱小坤出乎她意料不到三个月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订单,另一家企业却延误了三个月。自此,朱小坤在她心里与诚信划了等号。后来,当她决心跳出国营企业闯天下时,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天工。
有的管理人员抱怨手下不听话,难管理。遇到类似情况时,朱小坤却总是先反思是否自己的管理方法有问题,自己的承诺是否都已做到。“要求员工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这就是‘行胜于言’。”
办公室主任白世国告诉记者,朱小坤每天早上7:30到公司都会拿着笔记本先到办公楼一楼会议室办公一个小时,除了签署各类物资采购申请外,任何员工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直接去找他提出有助于公司发展的意见。
在杨树高心里,朱小坤就是一位老哥哥,一心想让员工过上好日子,什么话都可以和他说。他还记得,2011年,钢厂员工张治龙突发疾病,朱小坤一得知便帮忙联系医院,落实医生,其后一直安排公司给予帮助和照顾,方便其后续治疗。
二孩政策放开后,公司去年又和上海一教育集团合作兴建了天工国际双语幼儿园,让员工的子女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对待自己和子女,朱小坤却一再要求他们节俭,从不为他们购买奢侈消费品。女儿去新西兰上学,朱小坤也从来没有送过她一次。只是和记者说起有次女儿连行李托运费都差点拿不出来时,他的语气里流露出一丝心疼。
当初,乡镇企业改制时,前巷村村民提出,每年要交给村里300万元,共交10年。朱小坤一口答应下来。这个承诺,朱小坤从未忘却,至今已连续给村里交了十五六年钱,每年至少四五百万元。“只要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会继续交下去。”朱小坤说,自己有能力、有义务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朱小坤上班途中,村里一位卖玉米的老人喊住他,递过一根熟玉米表示感谢。虽然已经吃过早饭,朱小坤到办公室后仍很认真地将这根玉米吃完,并将其中的温情铭记至今。这两年,村里的6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饭,还有零花钱,每两年一次体检,这些费用也全由朱小坤承担下来。
“我走到今天没有任何本事,一直坚持两句话:诚信是不竭的资源,勤奋是永恒的主题。”朱小坤总结说。
一次、一时去做一件事是容易的,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守护着专注、创新、诚信,我们期待朱小坤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厉害了,世界上每三只钻头就有一只来自这里?2018/07/31
- 周才炳:补上互联网下乡公共服务的短板2018/07/31
- 央视《中国新闻》栏目再度专访我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坤2018/05/21
- 加速发展新材料产业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2018/04/01
- 酷爱读书的我会常务副会长何其林2018/03/23
- 热门关注
-
- 央视《中国新闻》栏目再度专访我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坤5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天工国际董事局主...
- 泉峰集团董事长潘龙泉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而不懈努力 泉峰集团(Chervon)是全球知名的专业从事电动工具、花园工具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
- 转型升级路上的品质追求——访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总产量增长25%,销售收入增长30%,效益却增长了50%。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效益增...
- 厉害了,世界上每三只钻头就有一只来自这里?陈伟鸿:今天中国的大地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实业这片土壤,用自己的努力继续耕...
- 酷爱读书的我会常务副会长何其林惜时如金、嗜书如命、酷爱读书的江苏省工商联五金制品协会常务副会长、扬州市五金...